2023年1月20日星期五

人生努力也沒用?科學家破解為什麼比你笨的人卻比你成功!魯蛇真的比較衰?2022搞笑諾貝爾獎

 ★非作商業用途,本檔案版權歸版權持有人獨有★

 https://youtu.be/DQYtOHGcMno


(台語歌詞)三分天註定 七分腳打拼 (台語歌詞結局)愛拚才會贏的說法,你覺得是真的嗎?還是聰明才智天註定,成功只屬於哪些厲害的人呢?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多種能力,像是智商或才能大部分都呈現常態分布,像是一個鐘形曲線。不過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財富分布圖是 28 法則,指的是 80% 的財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中。

你不覺得,這中間有點怪怪的嗎?要是累積的財富與個人的能力相關,怎麼這兩個圖形差這麼大。





今年9月公布的搞笑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就顛覆了這些假設,一開場就說:「成功真的只是運氣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麼狂,但又發人深省的研究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吧。

用一場簡單的遊戲理解人生的虛無(字幕出現)

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大數據調查的結果,但其實這是研究者利用電腦程式,模擬了很多場「人生遊戲」得到的結論。而這場「人生遊戲」的規則如下:

有1000位的玩家,每一個玩家持有10元的資產,遊戲共進行80個回合。這80個回合就是假定每個人有40年的工作
時間,每半年計算一次成果。每位玩家隱藏的固定數值叫做「天賦值」,會按照常態分布分配給所有玩家。這個「天賦值」的範圍在 0 到 1 之間,但不包含 0 與 1。所有玩家的天賦值平均為 0.6,標準差為 0.1,也就是多數人都是一般天賦,只有少數人是特別天賦異稟,或是差勁透頂。











剛開始的時候,1000位玩家會被隨機固定在一個,201 X 201 的棋盤地圖上任一空格。棋盤地圖上隨機配有「好運綠球」跟「壞運紅球」各250顆。這些球每回合會隨機移動兩格,例如往上走再往右走,球的移動不能是斜的。一旦「好運綠球」與「壞運紅球」移動到玩家同一格或是附近一格時,遇到「好運綠球」的時候,玩家就有機率將錢翻倍,隱藏的「天賦值」越高,翻倍的機率越高。遇到「壞運紅球」的時候,玩家就必定損失總資產的一半。注意,作者有限制好壞球是無法同時遇到的,所以沒有又好運又壞運的時候。

遊戲結束之後,令人驚訝的是,遊戲中玩家的總資產與人數分配,近乎能夠完美匹配所謂的「冪定律(Power Law)」,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28 法則」。有趣的是,無論是模擬 100 次遊戲或是 10000 次遊戲的結果,在遊戲結束時獲得最多資本的玩家他們的「天賦值」並沒有特別高,平均落在 0.667,標準差為 0.09,與原始設定的平均值 0.6 差距不大。

也就是說,這個結果直接否定了「拿到越多資本的人應該天賦值天生比常人高」的假設。這麼看來,第一個結論是:聰明才智與成功沒有直接關係。

另一方面,如果把好運與壞運發生的次數與最終資產來做個比較,會發現好運發生越多,最終資產就會越高;相反的,壞運發生越多,最終資產就會越低。這就得到了第二個結論:幸運才是成功的關鍵。


這聽起來像是賭博默世錄裡面出現的遊戲,真的能夠代表人生嗎?真的能夠說明幸運主宰了我們的人生嗎?

 

細說遊戲規則背後的哲學(字幕出現)

當然 「人生遊戲」並不是研究者異想天開創造出來的,規則背後都有它的道理在。有些人可能會想,為什麼壞運不能避免呢?這是因為這裡所說的「壞運」指的是突然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悲劇,像是車禍與生病,縱使你有天大的才能也無法抵抗命運的玩笑。那為什麼好運發生還要看天賦值呢?這是因為好運就算在你面前,還取決於你是否有能力去抓住好運。遊戲裡的「天賦值」指的就是那些抓住好運的能力,泛指智商、才能、意志力、承擔的風險等等相關能力。而上述能抓住好運的能力,在過去的調查資料中,通常呈現常態分布的情況。

為什麼這些能力就是抓住好運的能力呢?說白了就是「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舉個例子:教授如果因為全班期末考平均只有 40 分,決定全班期末考分數都加 20 分。欸,這個狀況就是研究定義的「好運」。對一般學生來說,這場「好運」會讓他們低空飛過及格邊緣,成功通過課程。然而這個「好運」 對吊車尾的人,可能是從 20 分變成 40 分,還是不及格。雖然「好運」來了,但沒有效果。也因此這篇研究並不是單純去否定人的聰明才智沒有用,而是當好運來臨的時候,聰明才智決定了你是否能讓好運發生,但前提是你要能夠遇到好運。

聽到這裡你不知道會不會覺得,欸,這結論我不需要研究也懂啊。為什麼研究者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證明呢?其實研究者也知道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他做這個研究是想讓大家反思「功利主義」的適用性。

對功利主義的反思(字幕出現)

要說明功利主義啊,可以講一長串,但要理解研究者的想法,只需要知道功利主義是:第一,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以及第二,效率最大化。在功利主義之下,社會應該要排除萬難極力追求效率最大化,每個人應該都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從而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而社會對個人的回報就是財富與名聲。由於功利主義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在這個脈絡之下,財富與名聲的高或低等同於個人的能力。自然就形成了「成功之人必有過人之處」這樣的想法。上述這樣的觀點早已深入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各種現象更是不計其數,像是炫富、仇富、學歷歧視,還有滿坑滿谷成功學的書,以及名人傳記,都是在這個脈絡下產生的。

然而成功之人真的有過人之處嗎?研究者對此提出反思,利用數學模擬說明了,成功之人並沒有過人之處。然而他那麼做並不是為了推倒高牆、舉起人民的法槌。研究者只是看不慣,政府都只撥錢給那些曾經做過成功研究的人。研究者甚至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用自己模擬的成果說明,政府為什麼應該要把研究經費平均分配給每個研究者,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夠真的發掘出有才能的人,讓研究題目多樣化,最終讓學術體系達到「效率最大化」。對這段研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我們泛科學網站上,看看更多的詳細論述。


其實整篇研究最讓人陶醉的畫面是遊戲中玩家的總資產與人數分配,例如這張跑了100次遊戲的結果,將玩家的總資產與人數分別取Log,近乎能夠完美匹配「冪定律」。

 






這個不只是代表真實世界的財富分配就是 28 法則,這代表了整個遊戲的設計它的模型能夠一定程度上的符合真實世界的狀態,不然也沒有辦法做出那麼符合 28 法則的結果。那這個結果就大大證明了研究的可靠度,這個從研究目的到研究本身都很迷因的研究呢。

果然是能夠拿搞笑諾貝爾獎的厲害角色。但除了笑之外,我們不妨讓心情沉澱一下,再次思考這篇研究的內容,回到研究者的初衷,反思一下「成功之人必有過人之處」的想法,是否真的會阻礙有才能的人發展呢?

你覺得有哪些人實在成功得莫名其妙,根本就是運氣好呢?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好的 以上就是本集的內容。

記得訂閱 PanSci 泛科學頻道,開啟小鈴鐺 加入我們的頻道會員,鎖定更多精彩的科學新知、科學議題。我們下次再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