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

日常雜感( 28/3 )

日常雜感( 28/3

實現會社

在面書知道實現會社快將結業,便和友人去一遊。

我們大概黃昏六點多到,實現會社裏一如預想般多人。

我以前去過兩次,買過一次書。我會形容那是尋寶的地方,而且便宜得很。

一進實現會社,我倒沒什麼大感覺,就人多了些,但還未些太擠擁。大家都沿着書架走,捧着數本,甚至一疊書。我也加入“尋寶”。感覺和以前“尋寶”不一樣。是書少了?人多了?還是我心態的問題呢?

大概逛了一個圈,我手上拿着五本書。一本科幻小說,一本詩學,一本電影學,兩本日本散文(當然是中譯本)。在這個時候,應該是有人和店員聊天說:「……好似唔洗錢咁……(不用錢似的)

這句話如雷貫耳,我忽然停下來,重新看看其他人,重新掂掂自己手上的書。

這裏因為快張結業,書本都以三折清貨。來的人大多抱着一疊疊書去結帳。經那個人一提,再重新想一回,作為一間賣二手文史哲的書店,當然希望替書找個好主人。因為折扣拿着一疊的人會是好主人嗎?他們會不會只是因折扣而“掃平貨”的人,一如進書展“掃書”的人?

低頭看一看看自己手上拿着書。五本。何嘗不是拿着一疊書的人。撫心自問,自己又真的是那麼喜歡那本書,喜歡得非買不可?至少有兩本不是。當下,我覺得有點罪疚感,好像應該把自己不是真的喜歡得不得了的書放回去。我思緒混亂,我問了同行的朋友好不好把那兩書放回去。我純粹問好不好把書放回,我沒有說為什麼會這樣想、我為什麼這樣問。朋友說隨便我,要我自己決定。他大概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我思考了好一會,觀察了好一會。絕大部份人都是抱着好幾本書去付款。如果大部份人都是因折扣來“掃書”,自己相對上比較愛書,由我來拿走這些是不是比較好。

或許是這樣蹩腳的理由說服了自己。又或者是其他理由。總而言之,我付款結帳,把書帶走了。

Dcard

如果有留意我平常在噗浪或面書貼的連結,有一部份是來自Dcard。

我看了Dcard也有一段日子。翻查一下,原來我不過是由上年( 2015 年)三月三十日開始接觸Dcard。

其實說Dcard改變了我很多也不為過,經Dcard我知道了很多不同的事,不論是有趣的事,還是認真討論。

總覺得自己已經看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Dcard經歷了很多,給我一種錯覺。主要經歷人漸多,版風問題,創作文問題,這些情況是可以討論的,但我太懶就跳過了。

近一陣子,Dcard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以前的熱門和最新的差別很大。現在兩者好像差別只在喜歡數。總覺得以前的Dcard有趣多了。原因嘛,是純粹有趣的事少了,還是其他原因呢,我不知道。

以前,看Dcard可以說是追看。現在的話,無聊的時間才會點開Dcard。

觀看一周年的碎碎念就到這兒。

在結尾,我想說提點別的。我一開始接觸Dcard,是因為貓橘借Dcard某篇文說自己的經驗。在這說一說貓橘現在相比起以前發噗少了很多,是工作之後,生活迫人嗎?總覺得有點唏噓。

後話


其實大概這三個星期,我都寫不出什麼,尤其是寫博。不想寫,或者寫了幾句就停下來,寫不下去。現在好像有點拿回手感。

2016年3月5日星期六

日常雜感(4/3)

日常雜感( 4/3)

1

這兩個星期五都在路德會前面的一條街前收到傳單。派傳單的似乎是路德會的受助人,他很高興的把傳單遞過來。其實很多時候伸手去收一張傳單都有一種幫人家盡快「收工」的感覺,但這次卻有一個疑問,我收這張傳單真的好嗎?畢竟我不會用到路德會的服務,傳單給我也只是浪費。我有點想回去把傳單交回去,希望傳單交到真的有需要的人手上。但記起得對方發傳單時真摯的樣子,我只好算了。

2

在巴士上看到一對母子對着坐。男孩大概是讀幼稚園的,有着嬰兒胖的臉上掛着一副眼鏡。同是「四眼」的母親拿着手機,近乎全程都在劃和錄音傳訊息。我想,到底孩子的眼睛問題,是遺傳的還是看電子產品太多看壞的呢?途中,男孩幾次跟母親說:「點解你星期三⋯⋯」「頭先我見到架巴士,號碼係⋯⋯」「我有同學都係呢到⋯⋯」母親每每都報以一聲「殊」、「你嘈到人啊」藉此不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