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

三國殺

三國殺

第一次接觸三國殺是在初中的時候,這套卡牌遊戲成功引起班上的熱潮,每每午膳時間必然會合桌撕殺一番。

初中有一件和三國殺有關的事,我記憶尤新。某同學有自己的歷史筆記,有天我問准他借了來看。那個學同美術很好,筆記上字很漂亮,又輔以少量精美的圖案。最印象深刻的是某幅插圖——三個人圍着一着一張桌子,各人手執卡牌。左邊一個人,旁邊標註是袁崇煥(我記得不是很清楚,角色是不是頂着以紅櫻作點綴的將軍頭盔),丟出牌說:「萬箭齊發。」右邊兩個人並肩而坐,一個對另一個說:「我成手殺,無閃喎。」另一個回應說:「我都係。」這個插圖是說其他將領都守不住邊關外族,只有換上袁崇煥才守得住。兩個人一手都是「殺」(攻擊牌)比喻外族的強勁,而袁崇煥打的「萬箭齊發」可以同時攻擊兩個人而且他們沒有「閃」來躲過攻擊。當時的我覺得非常震撼,插圖漂亮而且用卡牌遊戲比喻得當,所以這件事多年後的今天我還是記得很清楚。

三國殺在班上的熱潮不是維持很久。不是沒有人玩,而是少人玩了,大多是變了玩單挑或是四人兩隊。官方最推薦是八人的身份局,一開始班上最狂熱的時候當然是玩八人身份局,幾張枱拼在一起,搬好椅子,場上玩的有八人,可是還有場外圍觀的。

有一位朋友特別狂熱,除了一直有玩,還去另外買一副三國殺,之後出的擴充包也會購入,齊全的放在班上。我和這位朋友也有上網玩三國殺Online,放學後也玩上幾場,或是只是掛機聊天。三國殺Online有在線獎勵,我們掛機掛個拿到拿滿獎勵只是等閒之事,更多是掛到收益減半或者沒有收益(我們初中的時候中國國家規定,遊戲上線時間到三小時收益減半,到五小時則沒有收益,應該是以此「勸」玩家下線。不過過幾年就沒有了這個規矩,也或許是我們再沒有掛這麼久。)。有中學的時候當然也有其他線上遊戲,但玩三國殺的不多,也沒有我和朋友玩得這麼久。初中、高中到大學,當然上線日子變得稀疏,甚至近來有繁體手機版又回電腦版玩一會。說電腦版三國殺,要提那是很好練技術的地方,因為你在線上打錯別人會「噴」你,被罵得多就會玩得更好。

高中某年,學校舉辨活動日,好像是各個學會想活動讓同學玩。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個三國殺的活動,這位狂熱的朋友(學生會成員)理所當然成了負責人,我就當沒掛名的隱形副手。論對三國殺熟識我們認第二的話,沒有多少個第一(這句很多東西可以吐槽,只是我覺得這個寫法很有趣)。(說我是隱形副手,因為我是劇戲學會的,而且我只是負責買卡牌(當年是去綠野仙蹤書店買,我有會員卡),實則的活動討論我沒參與。)後來,這位朋友到外國讀書,那些三國殺沒有帶走,託付了給我,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讓它繼續留在課室,直到中六畢業前才把它拿走。

在熱潮退去還有一位對三國殺感興趣的朋友。班上熱潮退卻後,經常是我和這位朋友和狂熱的朋友三人縮在一角玩。偶爾會有同學加入組成個二打二,但更多時間是三人輪流單挑。縱使如是,我們還是玩得不亦樂乎。在 2011 年開始每年都有武將擴充包,我們每年都興高采烈的買,用慣例的輪流只用新角色單挑。後來,狂熱的朋友到外國讀書了,我繼承般繼續每年買武將擴充包,只是變成兩人用新角色單挑。

高中的時候用三國殺做過最瘋狂的事,莫過於用卡牌做出一個關羽的祭壇。祭壇很簡單,當然也是只是砌來鬧着玩。直立關羽的角色牌,前方以兩張底一張頂的方式疊三張「桃」,「桃」的左右兩邊各放上一張酒。

上到大學後,很少接觸三國殺。直到某次,我不知怎樣推了一個大學朋友下抗,我們每逢堂和堂之間有空檔他就去電腦室玩三國殺Online。當然在家裏有時候會聯同這位大學朋友和身在外國狂熱的朋友用網絡越洋一起玩。後來,有另一個大學同學見這位朋友玩三國殺Online,有一天帶實體卡牌回學校,在課和課之間空檔,找上幾位同是空閒的同學打上幾場。

近來,出了繁體版的手機三國殺,狂熱的朋友和那位大學朋友不約而同叫我去玩。因為手機版三國殺,我們三人又開回久違的三國殺Online來玩。

熱充又斷續的玩了三國殺也有大概十年了(寫到這裏有想過題目叫十年「殺」人)。三國殺帶來很回憶,也帶起我對桌遊的興趣,甚至有想過設計桌遊也有很多地方逃不出三國殺的影子(這個當然和我玩的桌遊數量不多也有關)。

近來,狂熱的朋友說想買實體的三國殺典藏版,還說有我很喜歡的打鬼和三英戰呂布等模式的實體牌(班上熱潮過去,我很常推薦說要玩這些特殊模式)。我回應說其實我各個模式都很喜歡,以前常推薦玩是因為這些模式少人玩也很有趣。

(後記(?):我覺得我寫中學的時候還很有架構,寫到大學就崩了。)

(私心的)伸延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