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星期三

致青春

致青春


小孩想趕快長大變成大人;大人卻想退回去變回小孩。青少年是夾在兩者之間的曖昧時期——既是大小孩,也是小大人。或許,是因為曖昧是最美好的時光,很多人緬懷青少年時期。


上年文憑試中文說話卷某一題這樣問:哪一個詞語最適合形容青少年時期?當時這條題引起廣泛討論,因為題目要考生從三個詞語中選擇,而那三個詞語分別是迷惘、反叛和寂寞,都是負面的形容詞。在網上的討論聲中,有不少早已脫離青少年時期的網民,他們說若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青少年時期一定是用青春。
青春是一個名詞,借代年少的時期,但也只有青春這個詞可以準確形容青春本身。不是大眾言語貧乏,而是其他詞彙都搔不到癢處。


青春正是如此獨特,因為那可能是整個人生最自由的日子,沒有孩童的無知,也沒有大人的限制。正因如此,驀然回首時總會覺得後悔,浪費了青春。要是當時那樣那樣,自己現在會不會不一樣呢?有時候不禁這樣想。


到底是不是有一種方程式跟着做,就會無悔青春呢?


「搏盡無悔」是前幾年流行的一句,據說是香港大學學生間的術語,甚至有一個說法是港大的隱藏校訓、第二校訓就是「搏盡無悔」。搏盡指的是盡全力、拼命。在大學時候,做什麼事都說搏盡。青春有時候因而淪為瘋狂的代名詞。問題是搏盡就無悔了嗎?恐怕不行吧。說得搏盡,很多時候都一頭裁了進去,很容易顧此失彼。回頭一看,發現除了自己搏盡的某事外,其他想做得都沒做,或者做得不夠好。


一如電影《玩轉極樂園(Coco)》中主角太太公的經歷。他喜歡音樂,到各地表演逐漸累積到一定名氣。某天,他忽然想起遠在家鄉、多年沒見的妻女,念起親情,後悔了起來,打算放下音樂回家。我想如果他沒有選擇音樂,從一開始就留在家裏倍伴妻女,過一段時間,很有可能會後悔沒有選擇音樂,浪費了自己的才華。雖然故事中想回家的他被想繼續發展音樂的夥伴下毒害死,繼而奪去他成就,但是即使他回到家,也難保他不會再掂掛音樂,再次後悔起來。我覺得無論做哪個決定,人總會着眼自己沒有的,因而後悔,所以不論怎樣選擇都會後悔。


我有位朋友也喜歡寫作。他家境不怎麼樣,想悠哉的寫作大概的只剩下求學時期的青春時光。有天,他發了一篇文章,說他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寫出讓他無悔的文字,後來他想通了,其實無悔的文字,豈不是沒進步的文字?因為唯有進步之後,才能發現以前的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夠好,才會後悔。


創作人很怕自己「黑歷史」重見天日。所謂的黑歷史就是以前的創作,因為現在的自己審視過去的自己,覺得以前無比幼稚,羞恥得不得了,恨不得將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分割開來。我也有這樣的經驗,覺得過去的作品着實差勁。認真審視「黑歷史」,確實在技巧上現在的我當然進步不少,從這點來看以前的作品實不堪,但從意念上看,現在的自己未必會這樣想。正因如此,過去的作品是獨特的,因為只有過去的自己才能夠寫出來,現在的自己無法完全重現當時的想法。


短篇漫畫集《AI電子基因》的一話是這樣的:一個中年人藉着發達的科技,替換器官把自己的身體打造成小學生,找好寄養家庭等,想由小學開始重新體驗青春。一開始,他很享受,交朋友、答問題、玩耍,但很快他覺得日子沉悶,上課無聊,朋友玩來玩去也是那幾種遊戲,打手機遊戲不耐煩的想課金。我們懷念過去的青春,但不可能回到過去,故事展示了就算我們回到過去,也沒辦法好好的享受,因為我們的思想已經改變了,無法再像從前一樣。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對方說,想當年在學渾噩地過,也羞於參與活動,所以總覺得那時候錯過了很多東西。我說,我也覺得錯過很多東西,現在才努力嘗試各種事。忽然,我說了一句:「人生就是不斷的後悔,然後不斷的努力。」


青春是人生很獨特的部份,更加無法逃離不斷的後悔。既然無法重來,又必然後悔,那樣的話就儘管後悔吧。

-----------

原版(?)後記按這裏

這是我參加圖書館致青春比賽的作品。(想當然是輸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