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

說書:置

說書:置

近日,立定決心把囤積在家中的書處理掉,希望年尾之前能完成。

大概從中學開始我有買書這個習慣(?)。一開始是買輕小說,因為圖書館很少入輕小說。後來零用錢變多,基本上想看就買,愈買愈多。家裏的電腦枱上面有四格櫃子,後來買了個比人高一點的書櫃。再之後,書就開始佔領家中各個地方,客廳的茶机上、電視櫃上、窗枱上,基本上走進我家你一定能看到書。一直都想丟掉一些書,但一直都流於想這一步。

令我下定決心是父親告訴我他打算租個迷你倉。父親叫我順道整理好一些我不常看的書入箱,遲一些租下來就一口氣放上倉。那時候我想,反正這樣,不丟書只放倉也可以,可以想得輕鬆一點。一、兩天後,母親告訴我其實租倉一開始就是為了放我的書。我吃了一驚,說好的順道放我的書呢?母親叫我想想家裏除了書有什麼要放到迷你倉。我想了想,發覺對欸,根本沒有。如果為了那些書而花錢租倉太浪費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一直都想丟書不如一次做到底吧。

話說,後來我跟父親說不用租迷你倉,他冷靜的回說好。我只好在內心大罵一句髒話。

碰巧有一集《在晴朗的一天爆粗》中有一小節提及書。有一個主持(叫作A吧)說不明白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書,因為書看完一次就不會再看。另一個有買書習慣主持說,的確看過一次大多不會再看,是買來儲的,想擁有。主持A說其實香港因為土地問題,不是一個適合儲東西的地方。

我自己買書的原因和網台主持有點相反,我是一個會重複看書的人。可能是我看的主要是小說和我算是個創作人,有時候腦內忽然想起一個情節、文字的大概,這時候就很想去翻,翻一翻想重溫,可能又看一遍。有些圖書館未必有,或者很難借,好看的我都會想買下,放一本在家裏。當然想儲、想擁有的心態也有。自從家裏「到處」都是書,我已經大大減少買書。主要是看過覺得好看才補買,甚至在圖書館借了,看完或是看了半本就去買。現在即使看到新書想看也會告訴自己別買,先看自己家中未看完的書,等一下圖書館會入書的。

再說多一件關於買書的事吧。我曾經聽過一個文學人(香港文壇的人)說,想出書是因為書能夠長久保存。其實正正相反吧,書在出版後幾年就再也不會在書局出現,幾年就「絕版」,圖書館沒進、自己或朋友沒買就可能再也看不見那本書。書是有限生命的,如果不出手拯救就會消失不見。有時候因為被這句說服了,就「鬼掩眼」買下去。

家中的空間都有限,所以要拯救些有「價值的書」。覺得好看的,會重看的,不看可惜才留下。相對沒那麼好看的,就讓自己化為「歷史鴻流」將其沖去。

或許是為了加強自己丟書的決心,我拿起書放進「待處置」區時,會自言自語的說:「這本垃圾。」父親聽見就回應我說:「那麼你又買?」「那時候年少無知嘛。」「過幾年後你會不會又年少無知。」我已經忘了怎樣回應父親了,但我頗肯定這件事會發生。理論上只要我一直看書,一直買書,這件事就會一直發生。不過這樣不就代表自己一直進步嗎?(如果要自我否定的話,代表自己的口味鑽進一個極端。)

最後,來說一下錢吧。有一個作家說書是昂貴的奢侈品,其實這樣說也沒錯。換個角度來說,有這麼多書的我算是個有錢人吧。一本書大概六、七十元,我要丟的書大概沒有一千幾也有幾百吧,最後處理完能回收多錢呢?書真是不值錢的奢侈品。算吧,總比每個月用四百多塊租個迷你倉好。

-------------

題目命名為說書是因為上youtube看那些節目叫自己說書,想致敬一下。另外叫為什麼是冒號置呢,因為我有想過關於書的事都可以說一下,例如「讀、寫、聽、說」、借、看、買,不過我覺得這些文章應該不會出現啦。

這裏有即將丟掉的書的列表,有興趣可以來看看有什麼想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