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

關於考試,閱讀、寫作的沉思

關於考試,閱讀、寫作的沉思
 
之前我在 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有感 中有提到過自己的成績屬中等。
到了現在過了一陣子,我覺得自己太過看得起自己了,我的成績應該只有下等。我的中文成績在閱讀和寫作這兩份卷中可以反映出來。


閱讀,學校發回來的卷子,我的分數只有總分的兩、三成。
達不到四成多的平均分,更比不上同班同學,近六成的分數。
無論是任教我的老師,還是替我補習的老師,他們都說我的中文水平不錯,甚至比其他人好。
可是我的成績卻比其他人差,我一直都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直到近來找人補習,經他一說,我才終於知道原因――我不懂考試規則,不懂用同一個意思。

以 2012 練習卷的第一篇《目送》為例。
第二題,我答:「華安和作者感情不再和以前一樣親蜜。」
三分的一題,拿到一分。
答案則是「兒子對母親的疏離。」。
到底兩者有多大分別,我實在理解不了,我大概只需要知道的是答案就是答案。
比我高分的同學理解能力並不高,就如文章第一段寫道:「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
這句看似在說果子,但文中說的是兒子上小學,那麼不就沒有用了嗎?
如果你不告訴他們這篇出自名家的手筆,只是同學的一篇作品,而又不是在考試裏問,我相可能會有很多人說無用,甚至會說刪去的話,結構會更緊密。
有多少人會知道果子象徵的是孩子,長大了,要越出樹籬,離家上學去,會勾着路人的頭髮,會接觸社會。
其實還不止這就,第四、五、六段也各有一個象徵,我也不逐一說明了。
究竟我的閱讀到哪個水平呢?

補充一點,就算考評局真的問象徵,也不見得我會答對,原因是藍色的窗簾(詳情請參考下圖)。

關於藍色的窗簾,這個也可作為參考。

再談寫作。我一向只有三、四十分(當然是一百分滿分了。)。
有一次看到一個分數比我高的人,他在文中寫:「歲月如光」,又藉着六年的早會排隊訴說對學校懷念之情。
唉!我不說文字上的問題,你排隊能排出個感情來,感性如斯,令我拜服。

我自己喜歡寫小說,一開始我以為自己是因為離題而低分,但原來不盡然是,替我補中文的老師,說考評局要求脈絡,一段一個意思,最好一眼看懂,好不着思考的最好。
所以,結果,我就……你也知道了。
究竟我的寫作到哪個水平呢?

究竟我的中文到哪個水平呢?

這星期,我校有教統局的人員來評價我們。
碰巧,我們班有一堂被觀課。
那堂我們都呆呆滯滯,戰戰兢兢的,沉靜得要老師叫我們才答問題。
事後,老師說考評局認為上課最好是同學自主性學習,自行討論就更好,老師只是輔導。
教統局,你還是自己評價自己吧。
學生生生硬硬的學習是誰一生造成的?

你知道嗎?
那些局長都把子女給到外國,自己負責的制度,自己的子女沒有讀,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由令我想起作家陳葒,他之前也有當過校長,現在開補習社,幫助基層的孩子。
他可以說是一個教育的先驅。
但是身為中文作家的他,兩位女兒就讀國際學校,父女溝通用的是英文。
何等的悲哀!

香港人中文不通,英文不曉是有原因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