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

以花喻愛

以花喻愛

近來,我在看《神鵰俠侶》,看到第十七回說情花,金庸以情花比喻愛情。看罷,有些聯想,就寫出來分享一下。


不過,入正題之前先說點題外話。

是的,我是現在才看《神鵰俠侶》。年輕人不讀金庸的報道在網上老時常出現。我就是報道中比比皆是的年輕人之一。金庸小說聽聞甚久,第一次埋首閱讀要到中六公開試之後。那時候讀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也不記得有否讀完。再到幾年前大台播大陸的電視劇版《射鵰》,我又再重看一遍,把它看完。現在適逢大台播《倚天屠龍記》,又被激起看金庸小說的興趣。有想過順道看《倚天》,只是第二部的《神鵰》未看,就決定先讀《神鵰》。

說閱讀經典,不是說金庸。或因學業或因興趣,和同學或朋友聊起文學、娛樂小說、電影、動漫、遊戲、各類理論,我都常常被罵:什麼什麼是經典,你居然未看過。

金庸的作品經常被改編到不同媒介上,尤其是電視劇,人們會以哪一個演員當哪些作品的主角,作為不同年代的劃分。以我為例,我看的《神雕》電視劇是黃曉明演楊過,還有動畫版的。不少同儕說小時候會玩電腦遊戲《金庸群俠傳》,我反倒沒有接觸。

題外話就說到這裏,進正題吧。

在《神鵰俠侶》第十七回說到情花,還「畫公仔畫出腸」的寫「她雖說是情花,卻似是在此喻男女之情」。金庸以情花比喻愛情,說情花初時雖甜,後來苦澀。當然還有說有醺醺然的酒氣,有毒刺,和果實醜多美少。但這次的討論集中在「初時雖甜,後來苦澀」這一點上。

繼續讀下去,讀到隸屬蒙古的幾大高手也是吃情花果腹,說人人吃得愁眉苦臉。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他們全都是白痴嗎。初甜後苦嘛,只要嚼至甜味的盡頭,吐出來就可以了。就像奢侈的吃香口膠一樣,沒有味道就吐掉。即使是要情花下肚求飽,一樣可以到甜味消失即吞,便可免卻苦味。

其實順着情花比喻愛情想下去,我提出的這個做法就很可怕了。當然我只是很理性考慮食用的情花方法。

我的想法是受蘇格拉底「麥穗比喻」的影響。這個比喻在網上流傳甚久,也不知是真是假。麥穗比喻的故事是這樣的。

某日,蘇格拉底的學生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有另一說是理想伴侶)?

蘇格拉底叫他的學生,穿過一片麥田,摘一株最大的麥穗回來。

最終,學生空手而回。蘇格拉底問他為什麼會這樣。

學生答,說即使見到幾株頗大的麥穗,但總想前面或許有更大的,就沒有摘。走着走着,已經到了麥田盡頭。

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愛情。

麥穗比喻的故事就到這裏,那時年紀更輕的我看完覺得很有道理。故事是在網上看,我順道看看留言。

其實只是先摘一株大的麥穗,每見到一株更大的就摘下,丟掉之前那株,這樣就一定能摘到最大的麥穗。

拍案叫絕。這個方法很好,但同樣沿着這是比喻愛情去想就覺得頗為恐怖。

幾年後,我忘了比喻的細節,上網搜尋,才發現原來除了不能回頭,還有一條規矩是只能摘一次。只是那個稍稍有誤的麥穗比喻已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就因為這樣,我看《神鵰》寫情花產生這些不同的聯想。

(其實我想不到應該怎收尾,先這樣吧。)


----------

後記

1說比喻,要召喚這篇文章,這篇誇張一點說我至今無法超越。

2寫着寫着想起這個理性解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